中新網北京7月28日電 (郝凌宇)近日在第二十三屆科協年會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指出,目前中國糧食安全形勢依然嚴峻,生物育種創新仍待完善,必須加大生物育種與產業化力度,突破當前農業發展中的重大瓶頸。
據了解,近年來中國糧食進口量持續增加,2021年進口量超過1.4億噸,超過中國糧食總消費量的25%。在題為“發展生物育種,保障糧食安全”的報告中,萬建民指出,中國可通過培育良種增加糧食產量,但目前中國生物種業科技仍面臨諸多挑戰,基因資源深度挖掘不足、農業生物基礎研究原創不足,前沿技術創新短板突出,都限制著中國從農業大國走向農業技術研發強國的腳步。
為突破當前農業發展瓶頸,萬建民建議,中國應加強中國種源挖掘與創新利用,開展中國種業基礎研究,聯合上中下游不同育種單位開展良種聯合攻關;加強種質資源研究,強化表型和基因型的鑒定深度、廣度和精度;夯實基礎創新,突破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全基因組選擇等關鍵核心技術,建立生物育種大數據平臺,全面提升生物育種的效率,加強種質資源研究。
中國生物種業良性發展離不開市場推動。萬建民表示,中國須進一步強化自主品種的培育,把控種業的發展主動權;培育高端優質專用新產品,滿足市場對多元化品種的需求;構建新的種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國家級的大型育種平臺,強化產品創制和示范推廣,培育有創新能力的新型企業實現上中下游一條龍的育種創新體系,整體提升我國生物育種的創新能力和水平。
萬建民認為,生物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產業,生物育種是種業創新的核心。因此,我國必須加大生物育種與產業化力度,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生物產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據了解,近年來中國糧食進口量持續增加,2021年進口量超過1.4億噸,超過中國糧食總消費量的25%。在題為“發展生物育種,保障糧食安全”的報告中,萬建民指出,中國可通過培育良種增加糧食產量,但目前中國生物種業科技仍面臨諸多挑戰,基因資源深度挖掘不足、農業生物基礎研究原創不足,前沿技術創新短板突出,都限制著中國從農業大國走向農業技術研發強國的腳步。
為突破當前農業發展瓶頸,萬建民建議,中國應加強中國種源挖掘與創新利用,開展中國種業基礎研究,聯合上中下游不同育種單位開展良種聯合攻關;加強種質資源研究,強化表型和基因型的鑒定深度、廣度和精度;夯實基礎創新,突破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全基因組選擇等關鍵核心技術,建立生物育種大數據平臺,全面提升生物育種的效率,加強種質資源研究。
中國生物種業良性發展離不開市場推動。萬建民表示,中國須進一步強化自主品種的培育,把控種業的發展主動權;培育高端優質專用新產品,滿足市場對多元化品種的需求;構建新的種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國家級的大型育種平臺,強化產品創制和示范推廣,培育有創新能力的新型企業實現上中下游一條龍的育種創新體系,整體提升我國生物育種的創新能力和水平。
萬建民認為,生物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產業,生物育種是種業創新的核心。因此,我國必須加大生物育種與產業化力度,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生物產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hongrb.com.cn)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