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轉型力度的增大和“調轉節”政策的逐步發力,北京市玉米種植結構正在發生變化,在傳統籽粒、青貯為主的常規玉米生產基礎上,鮮食玉米異軍突起,發展勢頭迅猛。
為進一步推進全市鮮食玉米產業健康發展,7月26日,由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糧經作物產業技術體系北京市創新團隊等單位主辦的第七屆北京鮮食玉米節在通州國際種業園開幕。
一根小小的鮮食玉米何以在北京這樣一座特大城市發展為一個大產業?深究背后,離不開北京市科研單位、推廣部門、育種企業、種植合作社等不同主體的聯合發力。這幾年,北京發揮種業創新優勢,各方面力量攜手合作,加強品種選育、優化種植技術,同時發力品質安全、打造內外聯動的市場發展格局,推進鮮食玉米產業不斷做大做強。
品種選育推陳出新,種植面積持續擴大
近年來,北京市科研單位、育種企業選育出一批以“農科玉368”“農科糯336”等為代表的甜加糯型新品種和以“京白甜456”“京科甜608”“斯達甜221”等為代表的水果型甜玉米新品種,正在逐漸取代原有的“京科糯2000”“京科甜183”等傳統品種,成為目前全市種植的主栽品種。
“這些高品質鮮食玉米在京種植比例逐年增加,與2015年相比,甜加糯玉米在京種植面積上升了19.1%,水果型甜玉米在京種植面積上升了18.1%。”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王克武站長介紹。
趁勢而上譜新篇。本屆鮮食玉米節匯集了北京及周邊地區86個鮮食玉米新品種進行集中種植展示,一方面針對市民需要,邀請業內專家和市民代表對進行現場品鑒,推選最受市民歡迎的鮮食玉米新品種;另一方面還面向種植戶,組織“看禾選種”活動,結合每個品種田間實際種植表現為農戶推薦所需品種。
今年,在以往的水果玉米和甜加糯玉米品類的基礎上,由北京市農科院玉米中心選育的鮮食玉米新類型味糯“京科糯768”和香味糯“京黃糯269”正式亮相發布,豐富了北京市鮮食玉米新品類,為市民餐桌帶來新的選擇。
持續供應提效益,綠色發展保品質
針對鮮食玉米鮮果穗價格季節間波動較大,集中上市效益較低且難以保證持續供應的問題,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以“搶早播種”為核心,集成鮮食玉米“一年兩茬綠色高效種植技術模式”,并列為北京市主推技術,使鮮食玉米播種(移栽)期提早40天,采收期最早提早30天,實現北京市鮮食玉米6月上旬至10月中旬4個多月持續供應,畝效益可提高1-2倍。
對于鮮食玉米而言,大部分主要以鮮食果穗的方式上市銷售。因此,把好品質關,保障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是對京郊鮮食玉米產業發展的首要要求。
“在前期試驗研究基礎上,我們通過示范推廣以赤眼蜂、白僵菌等為代表的生物防治技術和以氯蟲苯甲酰胺等為代表的高效低毒化學防治技術,有效控制穗部蟲害發生,蛀穗率降低20%以上,減少化學農藥投入超30%。”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高級農藝師裴志超表示。
“兩頭在內、中間在外”,打造產業發展新格局
北京市匯集了大批國內頂尖的科研院所、育種技術部門和企業,為滿足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豐富首都高端鮮食玉米品種類型,提高栽培質量,開展了大量鮮食玉米優新品種選育和種植技術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同時北京市擁有超2000萬人口,消費能力驚人,按照人均年消費20穗鮮食玉米計算,需要約20萬畝種植面積才能滿足需求。
為此,依靠前端育種、科研方面的優勢和后端消費能力的強勢,結合京津冀周邊地區優厚的種植條件,北京市鮮食玉米產業正逐漸形成“兩頭在內、中間在外”,即北京科研育種+京津冀錯期生產+北京市民消費的產業發展新模式,推動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
目前,在政府大力支持下,科研院所與推廣部門協力推動,企業勇于擔當,農戶種植意愿持續增加。北京鮮食玉米主要分布在房山、大興、密云等郊區,種植面積自2015年開始以每年10-15%的增幅在恢復性增長,2020年鮮食玉米種植面積突破3.5萬畝,今年種植面積將繼續穩中有升。其中,高端優質鮮食玉米(水果型、甜加糯型)約占種植面積的30%以上,正逐漸成為種植者的首選。
通過擴大種植面積、提升產品品質,結合鮮食玉米節、鮮食玉米進社區等宣傳活動,“鮮食”玉米的概念正逐漸深入市民心中。未來,隨著市場需求的持續加大,北京市鮮食玉米產業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蘆曉春
為進一步推進全市鮮食玉米產業健康發展,7月26日,由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糧經作物產業技術體系北京市創新團隊等單位主辦的第七屆北京鮮食玉米節在通州國際種業園開幕。
一根小小的鮮食玉米何以在北京這樣一座特大城市發展為一個大產業?深究背后,離不開北京市科研單位、推廣部門、育種企業、種植合作社等不同主體的聯合發力。這幾年,北京發揮種業創新優勢,各方面力量攜手合作,加強品種選育、優化種植技術,同時發力品質安全、打造內外聯動的市場發展格局,推進鮮食玉米產業不斷做大做強。
品種選育推陳出新,種植面積持續擴大
近年來,北京市科研單位、育種企業選育出一批以“農科玉368”“農科糯336”等為代表的甜加糯型新品種和以“京白甜456”“京科甜608”“斯達甜221”等為代表的水果型甜玉米新品種,正在逐漸取代原有的“京科糯2000”“京科甜183”等傳統品種,成為目前全市種植的主栽品種。
“這些高品質鮮食玉米在京種植比例逐年增加,與2015年相比,甜加糯玉米在京種植面積上升了19.1%,水果型甜玉米在京種植面積上升了18.1%。”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王克武站長介紹。
趁勢而上譜新篇。本屆鮮食玉米節匯集了北京及周邊地區86個鮮食玉米新品種進行集中種植展示,一方面針對市民需要,邀請業內專家和市民代表對進行現場品鑒,推選最受市民歡迎的鮮食玉米新品種;另一方面還面向種植戶,組織“看禾選種”活動,結合每個品種田間實際種植表現為農戶推薦所需品種。
今年,在以往的水果玉米和甜加糯玉米品類的基礎上,由北京市農科院玉米中心選育的鮮食玉米新類型味糯“京科糯768”和香味糯“京黃糯269”正式亮相發布,豐富了北京市鮮食玉米新品類,為市民餐桌帶來新的選擇。
持續供應提效益,綠色發展保品質
針對鮮食玉米鮮果穗價格季節間波動較大,集中上市效益較低且難以保證持續供應的問題,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以“搶早播種”為核心,集成鮮食玉米“一年兩茬綠色高效種植技術模式”,并列為北京市主推技術,使鮮食玉米播種(移栽)期提早40天,采收期最早提早30天,實現北京市鮮食玉米6月上旬至10月中旬4個多月持續供應,畝效益可提高1-2倍。
對于鮮食玉米而言,大部分主要以鮮食果穗的方式上市銷售。因此,把好品質關,保障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是對京郊鮮食玉米產業發展的首要要求。
“在前期試驗研究基礎上,我們通過示范推廣以赤眼蜂、白僵菌等為代表的生物防治技術和以氯蟲苯甲酰胺等為代表的高效低毒化學防治技術,有效控制穗部蟲害發生,蛀穗率降低20%以上,減少化學農藥投入超30%。”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高級農藝師裴志超表示。
“兩頭在內、中間在外”,打造產業發展新格局
北京市匯集了大批國內頂尖的科研院所、育種技術部門和企業,為滿足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豐富首都高端鮮食玉米品種類型,提高栽培質量,開展了大量鮮食玉米優新品種選育和種植技術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同時北京市擁有超2000萬人口,消費能力驚人,按照人均年消費20穗鮮食玉米計算,需要約20萬畝種植面積才能滿足需求。
為此,依靠前端育種、科研方面的優勢和后端消費能力的強勢,結合京津冀周邊地區優厚的種植條件,北京市鮮食玉米產業正逐漸形成“兩頭在內、中間在外”,即北京科研育種+京津冀錯期生產+北京市民消費的產業發展新模式,推動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
目前,在政府大力支持下,科研院所與推廣部門協力推動,企業勇于擔當,農戶種植意愿持續增加。北京鮮食玉米主要分布在房山、大興、密云等郊區,種植面積自2015年開始以每年10-15%的增幅在恢復性增長,2020年鮮食玉米種植面積突破3.5萬畝,今年種植面積將繼續穩中有升。其中,高端優質鮮食玉米(水果型、甜加糯型)約占種植面積的30%以上,正逐漸成為種植者的首選。
通過擴大種植面積、提升產品品質,結合鮮食玉米節、鮮食玉米進社區等宣傳活動,“鮮食”玉米的概念正逐漸深入市民心中。未來,隨著市場需求的持續加大,北京市鮮食玉米產業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蘆曉春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hongrb.com.cn)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