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巴彥淖爾市以“天賦河套”公用品牌建設為引領的現代農業蓬勃興起,土地托管、訂單種植、共享工廠、瓜籽銀行、休閑農業、互聯網+等新模式、新業態在八百里河套平疇沃野上不斷涌現,成為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新引擎、新動能。
烏拉特前旗大佘太鎮紅明村村民趙利猛去年將自家的400畝土地全部托管給朔河禾農業科技公司種植玉米,自己當起了“甩手掌柜”,年底一算賬增產又增收。
“以前自己耕種每畝地不算人力投入也得500多元,而全部托管費用不到600元,期間從種到田間管理到收,全部機械化作業,省時省力省心,秋收下來的玉米自己不用操心貯存問題,直接存入公司的‘糧食銀行’,等著漲價的時候再賣,自己還能抽開身干點別的,一年多收入3萬多元。”趙利猛對這種新模式很滿意。
目前,烏拉特前旗通過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帶動,率先建成智慧農業平臺,開展土地托管面積超過3萬畝、打造了6個產業化聯合體、12個田(牧)園綜合體,進一步提高了農牧民收入。
烏拉特前旗旗長蘇亞拉圖說:“我們要繼續大力推進智慧農業發展,實施好品牌戰略,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深入推動農牧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促進農牧民增收致富。”
作為農業大市,巴彥淖爾市通過“公司+ 基地 +合作社 +農戶”的經營模式,吸引廣大種植戶加入訂單農業產業鏈,小麥、番茄、青紅椒等訂單農業遍地開花,農產品實現了“私人訂制”,既拓寬銷售渠道,降低市場風險,又促進農業增效和農牧民增收。
臨河區白腦包鎮永勝村村民朱玉梅去年在萬畝紅椒高產高效科技示范園區承包了200畝土地種植訂單紅椒,一年下來純收入20多萬元。她樂呵呵地說:“一年沒白忙活,種的紅椒豐產又豐收,一畝產了4000來斤,刨去人工等開支,畝均純收入1000多元。”
永勝村萬畝紅椒高產高效科技示范園區核心區域10032畝,輻射帶動面積23400畝。村黨支部書記齊海軍介紹,全村537戶農民中有430多戶參與到園區種植中,全部為訂單生產,僅這一項人均就可增加收入3000元左右,通過發展高效訂單農業讓村民實現了穩定增收。
不僅個體農戶生產融入發展新業態,一些農業小微企業也在風起云涌的發展大潮中享受到了發展紅利。一些創新模式所帶來的新服務、新渠道廣泛融入產業發展,進而帶動小農戶和小微企業實現收益共享,加快農業經營方式向規模化、組織化、專業化轉變。
2019年,五原縣農產品出口龍頭企業大豐糧油食品有限公司利用自身優勢,投資8000萬元建起15條葵花籽仁生產加工“共享工廠”,滿足有意愿的創業者進行籽仁類生產加工銷售,避免小微企業重復投資建設。
當年5月,小微企業興凱商貿公司入駐“共享工廠”以后,企業的生產設備、貨源、物流等全部由大豐公司把關,并借助大豐的進出口資質,將葵花子成功銷往土耳其。公司負責人鄔學忠高興地說:“來到‘共享工廠’,公司給提供廠房和設備,特別省事。我們只管專心做好自己的產品,把好質量關,讓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在杭錦后旗,內蒙古亙恒食品公司創新性推出“瓜籽銀行”新模式,為中小貿易商提供擔保、融資、收購、倉儲、加工、銷售等一站式服務。去年,該公司通過擴大“瓜籽銀行”規模,建成年精選10萬噸籽仁生產線,出口籽仁3.1萬噸,成為全國南瓜籽收儲加工出口龍頭企業。
在河套電子商務產業園,年輕的電商經營人員輕點鼠標,通過淘寶、天貓、京東等網絡店鋪以及快手、抖音等新型網絡載體,將河套瓜籽、面粉、羊肉、雞蛋、玉米、瓜果蔬菜等農產品遠銷到了全國各地,2019年1至10月,河套電子商務產業園實現銷售額6.1億元,超過了2018全年總量。
放眼今日巴彥淖爾,農業不再止于傳統的種田養殖,而是演變出土地托管、訂單種植、共享工廠、瓜籽銀行、休閑農業、互聯網+等百花齊放的新產業、新業態,既延伸了農業產業鏈條,也推動了一二三產有機融合,為建設全國綠色有機高端農畜產品重要供應基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