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土栽培、自動水肥管理、精準環境調控、實時數據監測,番茄在北京已經開始了智能化生產的階段。在海淀前章村西路附近的一家智慧農業創新工場,一期工程試驗栽培的溫室番茄已經開始掛果兒,首批產量預計超700噸,產量至少能達到普通大棚番茄的3倍以上,未來還會更高。
作為京津冀最大的單體智能連棟溫室大棚,大棚全部啟用后將達10萬平方米,國產化率在八成以上。據悉,這里也是北京首個在基本農田上建設的高效設施農業試點項目,今明兩年是北京高效設施農業用地試點推廣階段,全市總規模將達到2500畝。
連棟溫室里的“番茄森林”
雖然周邊項目還在進行施工,但智慧農業創新工場的智能連棟溫室大棚一期已經有模有樣——8米多高的玻璃溫室大棚里,空間干凈明亮,室內略有點潮濕悶熱,但一定是番茄們最喜歡的溫度與濕度。
工人操控著軌道作業車穿梭于一排排番茄間,車輛可自動升降,所有植株都高達三米以上,果實密集度令人驚訝。巨大的溫室,完全變成了“番茄森林”。
這個智能連棟溫室采用無土栽培生產模式和全程數字化管理,實現了環境調控及水肥管理的自動化。北京西郊農場副總農藝師、翠湖智慧農業創新工場相關負責人李新旭介紹,這里是北京首個智慧設施農業試點項目,棚內每一株西紅柿的成長狀態都能被系統實時監測。“比如,當室外氣溫比較高的時候,大棚內高壓噴霧就會自動啟動,增加濕度,降低溫度,讓番茄們生活得更舒適。”
如此精心照顧,番茄產量自然可以期待,溫室的首批產量預計能達700噸。李新旭表示,“我們的溫室是全國首個國產化大型智能連棟蔬菜生產溫室,國產化率達到80%。從目前長勢來看,此次首批掛果兒的番茄產量至少能達到普通設施農業的3倍以上。”
北京首次在基本農田試點高效設施農業
其實3倍的產量只是開始,高效設施農業產出的番茄坐果穗數及總果數遠超普通設施農業。這個智能溫室大棚,目前還是試驗種植期,會不斷進行軟硬件設備的調試,所有生產數據都將為之后的大面積種植打下扎實的基礎。李新旭介紹,溫室未來的單位面積產量將比傳統設施高4倍至5倍。
全部啟用后,10萬平方米的智能連棟溫室大棚,將成為整個京津冀地區生產蔬菜單體規模最大的智能連棟溫室大棚,但這只是智慧農業創新工場的一部分。
據悉,整個園區總占地面積約1000畝,是北京首個在基本農田上建設的高效設施農業項目,未來這里還將有研發創新基地、配套協作區和兩個單體面積達10萬平方米的智能連棟溫室大棚。兩個大棚將被打造成20萬平方米的綠色示范工場,而整個創新工場將集生產+科研于一身。
高效設施農業用地試點將達5000畝
實際上,海淀區的智慧農業創新工場,是北京加速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一個縮影。
去年,《北京市高效設施農業用地試點工作方案》正式印發,在嚴格保護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的前提下,北京啟動了高效設施農業用地試點工作。《方案》明確,將按照“一環線三片區”空間布局,構建高效設施農業規模化、園區化、集群化的發展格局。“一環線三片區”,重點圍繞六環路周邊區域進行布局,形成西北部、東北部和南部三個片區。西北部片區包括海淀區上莊鎮,東北部片區包括平谷區峪口鎮、順義區李橋鎮,南部片區包括通州區于家務鎮、大興區龐各莊鎮和房山區良鄉鎮。實際上,這幾個鎮都是北京智慧農業強鎮,比如通州區于家務鎮就在建設種業創新高地。
依據《方案》,今明兩年是北京市高效設施農業用地試點推廣階段,全市高效設施農業用地總規模將達到2500畝。到2024年,進入發展階段,2025年全市高效設施農業用地試點面積將達到5000畝。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