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第二十三屆肥料雙交會主論壇之一——農業社會化服務與現代農業論壇舉辦。會上,農業農村部總畜牧師、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司長張天佐作主題報告,圍繞農業社會化服務對我國農業現代化和農資經銷模式的影響進行分享,引人深思。
農業農村部總畜牧師、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司長張天佐
服務面向“三化”發展,促進我國農業現代化
從國外發達國家經驗來看,實現農業現代化主要有兩種路徑。一是以歐美國家為代表的大(中)規模農場經營方式。在土地私有化的基礎上,通過土地兼并形成一個個大(中)型農場,并通過現代化設施裝備的普及,實現農業現代化;二是以日韓為代表的小規模農業經營方式。同樣是在土地私有化的基礎上,通過土地的適度兼并,形成小規模的家庭農場,在政府高額補貼下,實現農業現代化。
目前我國70%的土地依然是農戶家庭經營,在廣大農業主產區,農業生產依然是廣大農民生存就業的主要產業,短期內不可能實現土地的高度集中。而日韓農業是一種高成本高投入的現代農業,與國際市場難以競爭,我國也不應該學習。所以這兩種路徑都不適合我國的農業現代化。
我國制定了2035 年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2050 年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那么中國農業現代化的路徑該怎么走?
張天佐認為,農業現代化的核心是生產過程的現代化,與土地規模沒有必然的關系。而生產過程現代化有三個標志: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包括機械化、技術集成化、投入產出最優化等)。
從現實情況來看,我國一部分地區通過土地流轉,實現了土地適度規模集中,這就比較容易實現現代化。而70%的耕地還沒有實現適度規模化,則可以集中各家各戶分散的服務需求,通過服務過程的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實現農業現代化。
也就是說,服務組織把農戶干不了、干不好、不愿意干的環節集中起來,把先進技術、品種、裝備等運用到服務過程中,開展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的社會化服務,由少到多、由小到大逐步推進,從而推動農業生產過程“三化”水平不斷提高。
中國農業現代化的路徑主要是依靠服務過程的現代化來實現。可以說,農業社會化服務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四大動力全面推動,農服進入發展黃金期
從各國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規律來看,農業與工業一樣,內部的分工分業是一個逐步分化和細化的過程。傳統農業中,家庭農場(農戶)的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都是由自己來承擔。隨著農業現代化的推進,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逐步分離出來,由專業化的服務組織提供。這樣效率更高,對雙方都有好處。隨著一個國家現代農業的不斷推進,服務業不斷發展壯大,走向專業化、社會化、集約化,這是世界各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基本路徑。
所以農業社會化服務是順應現代農業發展、應運而生并且不斷壯大的產業。從現實情況來看,當前我國有四大動力在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快速發展。
第一個是需求拉動。現在我國農村從事農牧業生產的勞動力平均年齡超過50歲,農業勞動力正處在新老兩代迭代更替的關鍵期。老一代農民干不動、干不了越來越普遍,需要社會化服務的跟進。越來越多有志于搞農業的新一代農民進入農業,他們也希望做一個生產經營管理者,把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交給專業的機構,為他們提供服務。從現實來看,農業社會化服務需求非常強勁。需求是一個產業發展的原動力,有需求必然帶動大的發展。
第二個是效益在驅動。大量實踐表明,通過農業社會化服務,農民能省心省力還省錢,服務組織還能賺錢,為什么?因為它是規模化的服務,在產前、產中、產后通過規模化服務都能實現節本增效,服務者和被服務者都能實現良好的效益。
第三個是政策在推動。這幾年從農業農村部到各級農業主管部門,到全國農技推廣系統,都在引導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發展。
第四個是模式在帶動。各地總結了一批有效的成功的模式和經驗,這些模式和經驗示范引領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更好地發展,讓它們走得更順,更易掙錢。
所以一個產業的發展,第一符合規律,第二處在一個大發展的階段,第三有各種動力在驅動,它必然會快速發展。目前農業社會化服務正處在一個大發展的黃金期。從宏觀角度來看,農業社會化服務是我國現代農業的一個必然選擇,也是保障我們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一個基本途徑,是一個戰略性的大產業。
服務組織統一作業,促使農資購銷大變革
目前我國農資購銷主要還是傳統的模式,廠家生產的農資,通過批發到大的代理商或者批發商,然后大的批發商、代理商再到小批發商,再到零售網點,最后再賣給千家萬戶。購銷的環節很多,必然會帶來成本的增加,所以層層加價,零售價比出廠價一般都會高出40%—50%,有的甚至更多。
另外,由于購銷環節太多,農資質量不可控,會出現不少的冒牌侵權行為,這成為不少廠家最頭疼的問題。政府主管部門在打假,企業也在打假,付出了高昂的成本,但是效果不盡人意。
此外,這些年電商的發展深刻改變了日用消費品的商業模式,對零售業帶來巨大沖擊。一部分農資經銷商和生產企業也在探索電商營銷模式,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為什么?因為生資銷售和日用消費品的銷售不太一樣。日用消費品是一個終端的產品,人們買了以后就完成消費,但是生資購買以后,農戶在使用過程中還需要技術和服務的配合和配套。大部分零售商還要具備一些農業知識,聽取技術人員的指導,然后咨詢一些田秀才、土專家,要做大量的工作。所以農民還是比較依賴于零售店。
隨著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發展,越來越多農戶把生產環節交給服務組織。服務組織帶著底肥去播種、帶著農藥做植保、利用水肥一體化進行統一的施肥服務,這樣農民既省心還省錢。農戶對農資分散的需求逐步集中到了服務組織手上,服務組織集中購買生產資料,一定會到廠家或者一級批發商去購買。因此我國延續多年的農資購銷模式,會從千家萬戶生產主體分散購買,逐步轉向專業化的服務組織集中購買。所以說,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發展,將會給農資經銷方式帶來一次革命。
改變農技推廣方式,良技良法集成式導入
多年來,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為全國農業技術進步、新技術和新品種推廣運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隨著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發展,農業技術推廣方式將會發生三個重大轉變。
第一,農服產業將改變農技推廣路徑。目前我國官方農服體系大約有50萬人,50萬人面對數億農民,農技推廣效果不理想。農民一家幾畝地,對新品種、新技術不渴望,沒有主動接受的動力。而對于服務組織來說,新品種、新技術意味著更好的利益和效率,他們往往會主動先行先試。服務組織將會是先進技術的重要載體,農技推廣將從主要面向小農戶轉向面向服務組織。
第二,農服產業將改變農技推廣方法。服務組織不但需要種子,還需要化肥、農藥,需要一套最合理的技術方案。其需求從單一技術,轉為一套解決方案。所以,農服產業發展,將促使農技推廣從提供單一性技術轉變為集成式供給。
第三,農服產業將有效補充原來的農技推廣系統。農技推廣系統和服務組織的關系,從原來的并行發展轉變為相互依賴、互相支撐,走向聯合。兩者揚長避短,實現共贏。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