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推動農業強國建設
高旺盛 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科技戰略研究院院長 教授
黨的二十大向世界莊嚴宣告: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地指出: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中國現代化離不開農業農村現代化。面向未來,在新的現代化征程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走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道路,是建設農業強國的必由之路。
深入認識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特征
從建黨一百多年來黨領導的農業農村發展實踐歷程來看,中國共產黨始終把心系農民、依靠農民、造福農民作為矢志不渝的歷史責任,始終把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擺在國家經濟建設的基礎地位,始終不斷實踐探索一條自立自強的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之路。系統梳理分析我國農業農村發展歷程以及取得的重大成功實踐,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總體上可以概括為六個主要特點: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堅持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自立自強目標的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以不斷完善農村土地制度為根基的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為根本前提的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以千方百計保護農民利益為中心的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城鄉一體化與共同富裕的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可持續發展的農業農村現代化。正是由于始終堅持黨對農業農村工作全面領導,堅持不懈實踐探索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道路,在實踐中創新、在改革中發展,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巨變,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了牢固可靠的基礎。
準確把握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階段
準確地講,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兩個既相互獨立、又相互銜接的系統性現代化進程。發達國家的實踐經驗表明,大規模的農業現代化一般出現在國家工業化、城市化發展的中后期,在農業現代化基本實現之后會向農村現代化拓展。當今世界農業強國的共性特征大體上可以概括為:農業勞動生產率高、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強、市場化水平高、產業競爭力強、社會化服務鏈完備、農業保護政策完善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取得歷史性巨變,糧食生產能力穩定在6.5億噸以上,農業良種率達到96%以上,高標準農田占耕地的50%,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1%,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2%,農業新型經營主體不斷壯大,農業社會化服務不斷強化,農業農村政策體系不斷完善。但對標國際發達水平尚有不少短板與差距。總體上來看,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正處在由農業現代化向農村現代化加速拓展的“交匯期”,發展驅動力正處于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換期”。未來10年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與主要農產品供給能力顯著提高,未來農業將逐步從“供給導向型”向“需求導向型”轉變;我國糧食安全保障水平已經步入常態安全型,未來農產品發展將從“口糧農業與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健康”更加高級的大食物觀方向轉變;在我國穩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及綠色發展目標驅使下,常規集約化農業必將向“綠色低碳現代農業”的生產方式轉變;農村現代化將在全面脫貧及全面小康的新起點上,跨入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的系統化、全覆蓋式的鄉村全面振興新階段。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創新驅動發展
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社會主義舉國體制優勢,不斷開辟農業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農業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大力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以創新引領農業高水平自立自強。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這是創新第一動力的內在規律使然,也是農業現代化邁向高級化層次的必然選擇。沒有一流的農業科技,就不可能建成世界農業強國。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依然不足,科技投入強度長期偏低,科技創新體系效能不高,已經成為制約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短板。要進一步提升農業科技創新在國家農業農村工作中的戰略地位,確立農業科技創新優先發展戰略,大力強化政府支持力度,加快自主創新,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集中突破具有顛覆性、原創性的農業重大基礎前沿理論,全力打贏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奮力搶占世界農業科技競爭制高點,構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長期穩定、高水平自主自給的科技支撐體系,只有牢牢掌握我國農業科技發展主動權,才能確保我國由農業大國走向農業強國,這既是關鍵之舉,也是決勝之要。
二是以創新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舉措,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任務。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從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的協同發展出發,堅持問題導向,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同頻共振、同時發力,關鍵要通過產業結構創新、產業政策創新、企業發展創新等一系列重大措施,逐步改變我國農業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產業鏈低端化明顯、產業競爭力不夠強、現代創新型企業少、產業現代化組織管理效能不高等突出問題,加快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轉型升級,使我國農業產業結構更加合理、產業鏈更加完整,產業整體實力、質量效益以及創新力、競爭力、抗風險能力顯著提升,推進農業產業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三是以創新推動農業綠色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我國是農業生產大國,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以及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實踐中,肩負著十分重要而艱巨的任務。我國農業發展面臨耕地退化、生物災害、水土資源約束、農業污染、食品安全等多重風險壓力以及“雙碳”目標壓力,農業綠色轉型發展勢在必行但難度很大,任務艱巨。要把發展綠色農業放在我國農業現代化轉型升級的優先地位,加大農業綠色發展制度創新和政策創新。農業科技戰略布局要由集約高產農業主導型向低碳綠色農業主導型轉變,強化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農業面源污染防控、節水旱作農業、重大病蟲害綠色防控、生物肥料農藥、保護性耕作制與休耕輪作制、循環農業與有機農業等農業綠色化科技創新,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農業技術支撐體系和政策保障體系,全力構建減碳、增匯、綠色、優質的新型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
四是以創新支撐鄉村全面振興。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扎實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創新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在實踐中要強化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正確處理好五個重要關系:鄉村產業振興要處理好“強優”與“培新”的關系,首先著力于已有傳統優勢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在此基礎上因地制宜地引入和培育適合當地的新產業新業態;鄉村生態振興的要把握好“保護”與“建設”的關系,必須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保護優先,因村制宜,量力而行,構建一個保護住綠水青山、留得住鄉情、體驗到鄉土的健康優美的現代村落生態系統;鄉村人才振興的是要把握好“愿意去”和“留得住”的關系,要從制度上下功夫進行重大改革,既要推動人才愿意去鄉村,更要注重人才留得住、用得上,強化鄉村專業化人才培養和專門化培訓力度;鄉村文化振興是要處理好“守正”與“創新”的關系。首先要保護好、發揮好優秀的鄉村文化瑰寶,積極發展優質健康新型鄉村文化載體,引導農民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鄉村組織振興是要把握好“強基礎”和“添活力”的關系。要首先打造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與此同時要著力打造制度完善、充滿活力、農民信任的鄉村治理組織新體系。
圖片
來源:中國農大國家農業科技戰略研究院微信公眾號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