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對“三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循序漸進、久久為功,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為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三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做好2024年“三農”工作,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為底線,以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為重點,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強化農民增收舉措,打好鄉村全面振興漂亮仗。
1、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為底線,夯實筑牢農業農村基本盤
抓好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2023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3908.2億斤,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大豆播種面積穩定在1.5億畝以上,油料產量明顯提升,肉蛋奶、果菜茶等生產總體穩定,為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了堅實支撐。2024年經濟處于回升向好關鍵期,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仍不能有任何閃失。要確保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堅持穩面積和增單產兩手發力,把糧食增產的重心放到大面積提高單產上,推廣良田、良種、良機、良法集成應用,推動糧食產能邁上新臺階。抓緊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更好調動農民種糧、地方政府抓糧的積極性。這兩年大豆擴種成效總體較好,但局部地區也出現了賣豆難等問題。2024年要鞏固好擴種成果,堅持實事求是、尊重規律,在穩住現有面積基礎上,著力推動單產提升、促進大豆產加銷良性循環。“行道曰糧,止居曰食”,“食”的內涵更為豐富。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統籌好糧食和副食品之間的關系。一方面,要加強“菜籃子”產品供應和生豬產能調控,穩定牛羊肉生產,促進奶業供需平衡;另一方面,要面向整個國土資源,支持深遠海養殖,開發森林食品,農林牧漁并舉,不斷拓展農業發展廣度、深度,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
堅持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我國人均耕地數量少、質量總體不高、后備資源不足,適宜糧食生產地區與經濟建設區高度重合,耕地保護形勢十分嚴峻,決不能突破18億畝耕地紅線。耕地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守住耕地這個命根子,既要保數量、又要提質量、還要管用途,確保耕地數量有保障、質量有提升。保數量,要壓實各地耕地保護責任,落實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明確的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提質量,要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優先把東北黑土地區、平原地區、具備水利灌溉條件地區的耕地建成高標準農田,適當提高投資補助水平,強化高標準農田建設全過程監管,確保建一塊成一塊、永久保護一塊。同時,大力加強鹽堿地治理和綜合利用。管用途,要堅決整治亂占、破壞耕地違法行為,持續整治“大棚房”。各地要結合實際情況,實事求是細化明確耕地“非糧化”整改范圍,合理安排恢復時序,不能脫離客觀實際搞“一刀切”,把地方搞得“雞飛狗跳”。
構建多層次現代農業生產經營和要素支撐體系。當前,我國農業生產出現了勞動力總量減少、農村人口老齡化、土地通過流轉或托管等形式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集中等新情況。要在堅持農業家庭承包經營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把握好普通農戶仍然是我國農業生產主要依靠力量的客觀現實,處理好“三權分置”后各主體的權益關系,聚焦解決好“誰來種地”問題,構建多層次現代農業生產經營和要素支撐體系。一方面,要突出抓好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兩類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增強服務帶動小農戶能力。另一方面,要繼續加強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農業生產托管等社會化服務是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的支撐,受到農民群眾歡迎,要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和標準體系建設,聚焦農業生產關鍵薄弱環節和小農戶,拓展服務領域和模式。
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底線任務,務必壓緊壓實防止返貧工作責任,堅決防止出現整村整鄉返貧現象。2024年要繼續落實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持續鞏固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成果。要把增加脫貧群眾收入作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激發脫貧群眾依靠自身力量發展的志氣心氣底氣,完成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要多在促進脫貧地區加快發展上想辦法,加大對重點地區幫扶支持力度,支持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可持續發展。抓緊研究推動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常態化幫扶機制。
2、緊扣提升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水平,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
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重中之重,要堅持產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把產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做鄉村產業,不能丟了農業這個“本”,要緊緊圍繞做強農業這個中心環節,延長產業鏈,嵌入新要素,打造新優勢,創造新活力。在這個基礎上,立足農業多種功能、鄉村多元價值,讓農業成為匯集整合資源、生態、技術、文化等各種要素的“百寶箱”。現階段鄉村產業發展重點是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優化升級和農村流通高質量發展。我國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為2.52∶1,遠低于發達國家3.5∶1的水平。推進農產品生產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協同發展,拓展農業發展增值增效的空間。農村流通貫通城鄉、連接生產和消費,是現代流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鄉村產業發展的突出短板。深入推進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優化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推動農村流通設施和服務融入現代流通體系。
提升鄉村建設水平。農村現代化是建設農業強國的內在要求和必要條件,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農業強國的應有之義。黨中央明確要求瞄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標,組織實施好鄉村建設行動,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鄉村建設要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和內在要求,立足村莊現有基礎開展科學規劃,適應鄉村人口變化趨勢,優化村莊布局、產業結構、公共服務配置,不能盲目拆舊村、建新村。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超越發展階段搞大融資、大開發、大建設,避免無效投入和浪費。要充分體現農村特點,保留鄉村風貌,能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經過多年持續建設,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雖顯著改善,但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還不健全,在村覆蓋、戶延伸方面還存在明顯薄弱環節。以縣域為基本單元,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公共服務向鄉村覆蓋,持續提升縣域內基本公共服務的均衡性、可及性。從各地實際和農民需求出發,著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補短板,爭取干一件成一件。特別是盡快完善農村基礎設施長效管護機制,不能建好了、管不好、用不了,要充分調動當地農民參與管護的積極性。建立健全縣域內城鄉一體的就業、養老、教育、醫療、社會救助等政策體系,推動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由注重機構行政區域覆蓋向注重常住人口服務覆蓋轉變。
提升鄉村治理水平。鄉村治理事關黨在農村執政根基和農村社會安定,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和基本保障。要堅定不移發揮好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作用,健全和強化縣鄉村三級治理體系功能,創新鄉村治理抓手載體,加快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當前,我國城鄉利益格局深刻調整,農村社會結構深刻變動,農民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鄉村治理面臨新形勢新挑戰。要聚焦解決“小馬拉大車”等基層治理問題,加強鄉鎮對縣直部門派駐機構及人員的管理職責,加大編制資源向鄉村傾斜力度,健全基層職責清單和事務清單。推動農耕文明和現代文明要素有機結合,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起來,同農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理念結合起來,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向村莊、集市等末梢延伸,深入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讓農村既充滿活力又穩定有序。
3、強化科技、改革雙輪驅動和農民增收舉措,不斷提高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
不斷強化農業科技支持體系建設。農業的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在科技進步和創新。經過長期努力,2022年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已達到62.4%,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0%,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科技是我國農業突出重圍的重要依托,我們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和依靠農業科技進步,來化解耕地資源不足、水資源約束、環境壓力、氣候變化影響、農業勞動力老齡化等突出矛盾。要以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引領,以產業急需為導向,聚焦底盤技術、核心種源、關鍵農機裝備等領域,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整合各級各類優勢科研資源,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構建梯次分明、分工協作、適度競爭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強農業與科技融合,堅持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服務“三農”,把科技特派員制度作為科技創新人才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工作進一步抓實抓好。
持續推進農村改革創新。農村改革創新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要有非常明確的底線思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管怎么改,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糧食產量改下去了,不能把農民利益損害了。”因此,必須在堅守底線前提下,鼓勵各地進行實踐探索和制度創新,強化改革舉措集成增效,激發鄉村振興動力活力。黨中央已經出臺《深化農村改革實施方案》,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深化農村改革作出了系統部署。下一步,各地第二輪土地承包相繼到期,要堅持延包原則,確保絕大多數農戶原有承包地繼續保持穩定。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在試點地區允許依法取得的宅基地向縣域內符合條件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家庭轉讓。需要強調的是,城里人到農村買宅基地的口子不能開,嚴禁下鄉利用農村宅基地建設別墅大院和私人會館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草案二審稿已經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要在此法律基礎上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嚴格控制農村集體經營風險。
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增加農民收入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如何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讓農民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是廣大農民群眾十分關心的問題。近年來,我國農村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城鄉居民收入比不斷縮小,但城鄉居民收入絕對差距還在擴大,區域之間、農民內部之間收入差距也很明顯,農民增收形勢更加嚴峻復雜。要多措并舉保持住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的好勢頭,持續壯大鄉村富民產業,支持農戶發展特色種養、手工作坊、林下經濟等家庭經營項目。強化產業發展聯農帶農,在重點工程項目和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積極推廣以工代賑,繼續擴大勞務報酬發放規模。促進農村勞動力多渠道就業,培育壯大勞務品牌,開展農民工服務保障專項行動。
4、完整準確全面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狠抓落實推動鄉村振興出成效
把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作為履職盡責必修課。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內容非常全面系統,要求十分明確具體,既教我們干什么,又教我們怎么干,還給我們指出什么不能干,是認識把握“三農”發展規律的百科全書,是做好 “三農”工作的根本遵循和重要法寶。要推動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學深悟透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深刻領會精神實質和核心要義,進一步提高“三農”工作本領和政策水平。同時,要落實“四下基層”制度,大興調查研究,把“三農”情況摸得再清楚一點、更準確一些,認真對待農民群眾合理訴求,讓制定的“三農”政策舉措更加切合實際。
嚴格落實鄉村振興責任制。鄉村振興是一項歷史性任務和系統性工作,具有典型的“條塊結合”特征,需要改革完善“三農”工作體制機制,凝聚各方面智慧、動員各方面力量。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是黨中央的明確要求,要推動五級書記真正把鄉村振興抓起來,特別是發揮縣委書記“一線總指揮”作用,上下貫通、一抓到底。要落實部門推進鄉村振興責任。鄉村振興是全黨的大戰略,不是哪個部門、哪個條線的事,各個涉農部門都有責任推進鄉村振興。立足部門職責服務“三農”,“各炒一盤菜,共辦一桌席”,形成工作合力。發揮督查考核“指揮棒”作用。通過督查考核推動落實責任、發現和解決問題,考核工作不僅僅是發現問題,更重要的是解決問題、推動工作,及時糾正工作中的各種偏差。要優化各類涉農督查檢查考核,突出實績實效,能整合的整合,能簡化的簡化,切實減輕基層迎檢迎考負擔。
不斷改進工作方式方法。貫徹落實好黨中央關于“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要有正確的工作策略和辦法。突出重點。鄉村振興點多面廣戰線長,要把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兼顧財力可持續和農民可承受,集中資源力量攻堅,以重點突破帶動工作整體提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分類施策。我國地域廣大,東中西部、糧食主產區和非主產區情況和所處發展階段很不一樣,各地農村的需求也千差萬別,鄉村振興的具體工作要符合各地實際,不能一個路數包打天下。要分類提出政策指導和工作要求,順應自然規律、經濟規律、社會發展規律,不能簡單照搬照抄別人做法。把握好工作時度效。立足各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利用立地條件、發展基礎、工作基礎,有效解決短板弱項問題,不斷取得農民群眾可知可感、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效。
來源:學習時報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