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山”理論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價值遵循,深刻揭示了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內在邏輯與和諧共生關系。中國特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要以“兩山”理論為指引,于實踐中深入領悟并踐行其核心理念與精髓。
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現與產業發展息息相關,鄉村振興的發展離不開對傳統農業的改造升級。我國正處于加速傳統農業轉型的重要時期,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離不開農業農村現代化。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舒爾茨在《改造傳統農業》一書中指出,加大對綠色農產品的培育和推廣,可以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可見,如何將傳統農業轉變為現代農業是每個發展中國家需要重視的問題。綠水青山如何轉變為金山銀山,強調了對農村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內在要求。“兩山”理論助推傳統農業向綠色農業、現代農業轉化,有利于推動單一產業向集群化轉變。
生態經濟化是“兩山”理論的重要目標之一。它強調通過發展生態產業、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等綠色經濟形式,實現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良性循環。只有依托“綠水青山”,才能實現“生態經濟化”和“經濟生態化”的有機融合。經濟生態化是“兩山”理論的重要路徑之一。它強調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綠色技術創新等方式,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協同發展。經濟生態化的實施可以促進資源的節約利用、減少污染排放、提高生態效益,實現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雙贏局面。
農業綠色低碳發展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內在要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兩山”理論強調了生態環境保護與農業農村發展的有機結合。其提出的綠色發展路徑,強調保護生態環境是農業農村發展的基礎。通過推行生態農業、循環農業等可持續發展模式,可以實現農業的綠色化、生態化,保護農村的生態環境,為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兩山”理論助推農業農村現代化包含三層關系:即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自身的關系及人與人的關系,其最終目標是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在“兩山”理念助推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踐探索中,需要圍繞保護和轉化兩個維度,“自上而下”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建設,構建產業融合、生態協調、市場聯動、共享發展的生態經濟發展模式。
完善體制機制建設,打通“兩山”轉化通道。深化農村改革,建立健全農業農村現代化體制機制。依托“兩山”理論引領鄉村振興。需要加強“兩山”理論的頂層設計。推進鄉村發展向綠色經濟、生態經濟的轉型發展,從戰略上重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實踐落地。通過改革打破壁壘,實現“城鄉融合”,推動城鄉發展互促共進。基本公共服務是城鄉居民最重要的民生保障,將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工作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內容,加大財政投資力度,使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得到全面落實。建立完善的生態補償機制體系。擴大生態補償范圍,重點向生態脆弱地區傾斜,建立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促使生態保護從被動到主動。打破生態屬地管理限制,實現生態補償與環境治理成效直接關聯,為“綠水青山”的鄉村振興提供制度保障。“兩山”理念的實踐推進中,要加強財政政策支撐,強化生態環境的政策層面創新,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市場經濟政策的制定與應用。
貫徹“兩山”理論,以城鄉融合發展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村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腹地”,必須以生態文明為目標,以城鄉融合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城鄉融合可以促進農村資源向城市流動,促進農村土地、勞動力、資金等資源的有效利用。同時推進城鄉融合,促進城市資源向農村流動,支持農村產業發展和農民創業就業。推動城鄉生態文明建設,必須通過強有力的法律法規,保障思想觀念的轉變和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在城鄉“三融合”的發展模式中,應推進城鄉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特色板塊經濟、生態經濟等,不斷貫徹“兩山”理論,以美麗鄉村建設促進鄉村振興。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道路必須提高城鎮生態環境質量,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創新發展模式,推動生態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農業農村現代化要兼顧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更加重視如何實現二者的“轉化”,這需要貫穿于“兩山”理論助力鄉村振興實踐的全過程。“互聯網+”為農業開辟了新的發展通道,農產品的網上交易市場具有廣闊的前景。把“數字鄉村”示范村打造成“數字鄉村”,把“數字經濟”真正落實到農村。利用大數據平臺,積極探索利用物聯網技術在漁業和農田中的應用。數字產業,數字技術,如移動支付,數字工廠等,加速了農村的建設。主要表現為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主要特征的“三新”經濟。因此,要推動生態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實施生產、生活、經營、管理等各個方面的改革,從而提高鄉村治理的質量。堅持把節約能源資源放在首位,提高投入產出效率,建立農產品網上交易平臺,促進農產品網上銷售,從而有效地解決農產品滯銷、價格波動大的問題。只有創新發展模式,才能不斷促進新業態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推動生態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共享生態文明成果。新時代新征程,生態文明建設已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底色,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論,更是為我們指明了實現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方向標。農業農村現代化應推進以人民為中心的重大改革,推行“人地”掛鉤,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試點。大力倡導綠色生態發展,同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堅持政府推動和市場作用相結合,把破解“人、地、錢”等難點重點作為新的突破口,著力推動多路人才進村。“綠水青山”具有豐富的外延,包括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生態資源,在實施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堅持因地制宜,依托當地特色優勢,在保護環境的同時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形成以本地特色為中心的產業集聚。在“兩山”理論的引領下,擺正發展與生態的關系,各鄉村因地制宜地利用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生態產業和文化產業,建立多種形式的“生態+旅游”模式,構建生態經濟體系,推動農業農村綠色發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讓人民共享良好宜居的生態環境和生活空間,分享生態文明的成果的同時,讓群眾參與到環保監督、生態環境建設中來,朝著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方向穩步前進。
作者:張小瑛,福建農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博士。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