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疫情防控和春耕備耕的關鍵時期,為統籌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工作,抓好春季農業生產,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我國多地都出臺了關于春耕生產工作的相關政策。其中,保護性耕作這一可持續農業技術愈加受到重視,大有蔚然成風的趨勢。
什么是保護性耕作?
什么是保護性耕作?顧名思義,保護性為重點,那么也就意味著我們在農業機械活動過程中,要注意預防河流泛濫、 沙塵暴猖獗、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等問題,否則就是“破壞性”耕作而非“保護性”耕作了。
保護性耕作以機械化為基礎,集成秸稈還田覆蓋、少免耕精量播種、高效植保和深松等技術,通過少耕、免耕、地表微地形改造技術及地表覆蓋、合理種植等綜合配套措施,從而減少農田土壤侵蝕,保護農田生態環境,并獲得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協調發展,在蓄水保墑、培肥地力、節本增效、減少農田土壤侵蝕和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具有顯著成效,可以實現旱作地區農業生產目標和環境保護目標“雙贏”,綠色、高效,是對傳統耕作的技術革命。
其涵蓋了秸稈殘茬處理、免(少)耕播種、機械化深松、雜草及病蟲害防治、土壤改良等五個方面,核心技術包括少耕、免耕、緩坡地等高耕作、溝壟耕作、殘茬覆蓋耕作、秸稈覆蓋等農田土壤表面耕作技術及其配套的專用機具等,配套技術包括綠色覆蓋種植、作物輪作、帶狀種植、多作種植、合理密植、沙化草地恢復以及農田防護林建設等。
如何推行農業保護性耕作
少耕、免耕技術:免耕就是除播種之外不進行任何耕作,用免耕播種機一次完成破茬開溝、施肥、播種、覆土和鎮壓作業,簡化工序,減少機械進地次數,降低成本。少耕包括深松與表土耕作,深松即疏松深層土壤,基本上不破壞土壤結構和地面植被,可提高天然降雨入滲率,增加土壤含水量。
秸稈覆蓋技術:主要分為秸稈粉碎還田覆蓋、整稈還田覆蓋和留茬覆蓋三種方式。將作物秸稈、殘茬覆蓋地表,在培肥地力的基礎上,用秸稈蓋土,可以實現根茬固土、保護土壤、減少風蝕水蝕和水分無效蒸發、提高天然降雨利用率的作用。
合理化用水、藥和施肥技術:這也是保護性耕作技術的重要環節之一,包括節水灌溉技術、自控精確噴藥技術以及按需施肥及液態施肥技術。其目的是使農藥和化肥用量實現更大范圍的節省,以及實現有效保護土壤環境。
為什么要推行保護性耕作?
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被提升到國家農業戰略層面,黑龍江省將保護性耕作重點放在解決機械化秸稈還田耕種上,在全省快速形成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勢頭。早在2004年,黑龍江省就開展了保護性耕作技術試驗示范,圍繞秸稈還田提高地力這一核心,并探索出了適合當地的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而《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國家行動計劃(2020—2025年)》,提出用5-6年,在東北適宜地區實施高質量保護性耕作,找到一條運用機械化手段解決東北黑土地保護問題的有效路徑,將保護性耕作納入到頂層設計制定中。
2019年遼寧沈陽舉辦的“秸稈綜合利用經驗交流活動”消息,截至12月,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45%,有10個省利用率超過90%,有9個省利用率超過85%,近50%的縣區利用率超過90%,秸稈綜合利用總體呈現出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
2019年,黑龍江省財政投資43億元加大秸稈綜合利用率;甘肅省2020年中央財政提前下達部分農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資金主要用于支持農作物秸稈綜合化利用2820萬元;江蘇省也提出要適度開展稻秸稈還田作業補助,鼓勵開展犁耕深翻作業補助……不僅如此,對購置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等農機具,我國多地也實行了地方財政資金累加補貼政策,市場免耕作業機械保有量逐漸增加,各項政策利好為保護性耕作發展提供了生長土壤。
什么是保護性耕作?
什么是保護性耕作?顧名思義,保護性為重點,那么也就意味著我們在農業機械活動過程中,要注意預防河流泛濫、 沙塵暴猖獗、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等問題,否則就是“破壞性”耕作而非“保護性”耕作了。
保護性耕作以機械化為基礎,集成秸稈還田覆蓋、少免耕精量播種、高效植保和深松等技術,通過少耕、免耕、地表微地形改造技術及地表覆蓋、合理種植等綜合配套措施,從而減少農田土壤侵蝕,保護農田生態環境,并獲得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協調發展,在蓄水保墑、培肥地力、節本增效、減少農田土壤侵蝕和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具有顯著成效,可以實現旱作地區農業生產目標和環境保護目標“雙贏”,綠色、高效,是對傳統耕作的技術革命。
其涵蓋了秸稈殘茬處理、免(少)耕播種、機械化深松、雜草及病蟲害防治、土壤改良等五個方面,核心技術包括少耕、免耕、緩坡地等高耕作、溝壟耕作、殘茬覆蓋耕作、秸稈覆蓋等農田土壤表面耕作技術及其配套的專用機具等,配套技術包括綠色覆蓋種植、作物輪作、帶狀種植、多作種植、合理密植、沙化草地恢復以及農田防護林建設等。
如何推行農業保護性耕作
少耕、免耕技術:免耕就是除播種之外不進行任何耕作,用免耕播種機一次完成破茬開溝、施肥、播種、覆土和鎮壓作業,簡化工序,減少機械進地次數,降低成本。少耕包括深松與表土耕作,深松即疏松深層土壤,基本上不破壞土壤結構和地面植被,可提高天然降雨入滲率,增加土壤含水量。
秸稈覆蓋技術:主要分為秸稈粉碎還田覆蓋、整稈還田覆蓋和留茬覆蓋三種方式。將作物秸稈、殘茬覆蓋地表,在培肥地力的基礎上,用秸稈蓋土,可以實現根茬固土、保護土壤、減少風蝕水蝕和水分無效蒸發、提高天然降雨利用率的作用。
合理化用水、藥和施肥技術:這也是保護性耕作技術的重要環節之一,包括節水灌溉技術、自控精確噴藥技術以及按需施肥及液態施肥技術。其目的是使農藥和化肥用量實現更大范圍的節省,以及實現有效保護土壤環境。
為什么要推行保護性耕作?
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被提升到國家農業戰略層面,黑龍江省將保護性耕作重點放在解決機械化秸稈還田耕種上,在全省快速形成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勢頭。早在2004年,黑龍江省就開展了保護性耕作技術試驗示范,圍繞秸稈還田提高地力這一核心,并探索出了適合當地的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而《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國家行動計劃(2020—2025年)》,提出用5-6年,在東北適宜地區實施高質量保護性耕作,找到一條運用機械化手段解決東北黑土地保護問題的有效路徑,將保護性耕作納入到頂層設計制定中。
2019年遼寧沈陽舉辦的“秸稈綜合利用經驗交流活動”消息,截至12月,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45%,有10個省利用率超過90%,有9個省利用率超過85%,近50%的縣區利用率超過90%,秸稈綜合利用總體呈現出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
2019年,黑龍江省財政投資43億元加大秸稈綜合利用率;甘肅省2020年中央財政提前下達部分農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資金主要用于支持農作物秸稈綜合化利用2820萬元;江蘇省也提出要適度開展稻秸稈還田作業補助,鼓勵開展犁耕深翻作業補助……不僅如此,對購置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等農機具,我國多地也實行了地方財政資金累加補貼政策,市場免耕作業機械保有量逐漸增加,各項政策利好為保護性耕作發展提供了生長土壤。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hongrb.com.cn)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