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番茄、花生番茄、粉貝貝、烈焰朝天椒、燈泡綠茄……走在張家口市赤城縣京赤科技扶貧示范園里,番茄、辣椒、茄子等7大類39個蔬菜新品種琳瑯滿目。同時,這里還示范使用有機無土栽培、漂浮板育苗和木醋液調節劑等22項新型實用技術和二氧化碳增產機、水肥一體機等4類先進農用裝備。
在這里“科技擺攤”的是北京科特派赤城產業扶貧工作站。其所在的京赤科技扶貧示范園于2019年由北京市科委與赤城縣政府、海淀區政府合作共建。聘請科技專家團隊,推廣轉化新技術、新成果,建設京赤科技扶貧示范園,促進產業發展和精準脫貧。
“李老師,那個西紅柿苗您幫忙看看,是不是有病毒???”“沒有發現病毒病,咱們這個無土栽培的效果都還不錯,現在需要做的,就是根據蔬菜長勢,調節營養肥,保持根莖發育。”“太好了,那我就放心了!”
正對著視頻連線咨詢的,是赤城縣農業農村局農技推廣中心主任張廣明,畫面里解答問題的專家是北京科技特派員、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研究員李紅霞。這幾天,示范園里的番茄苗成長慢,張廣明趁著連線的機會,趕緊請教業界“大咖”。
這是示范園里引進的科技扶貧物聯網,全縣16個扶貧產業園區全部納入。打開手機APP,點開一個個小紅點,就能全盤掌握各園區的棚內溫濕度、當天雨量、風速等實時情況。更神奇的是,系統還能直接查果看菜。點進盛豐農業科技園區二號棚,放大畫面,生菜的葉脈都清晰可見。這是通過各園區安裝的攝像頭及傳感器,實時將生產區圖像及相關參數傳送到平臺。
北京科特派(赤城)產業扶貧工作站站長張會臣介紹,目前科技工作站開展了1個貧困村1名科技特派員行動,打開手機物聯網,就能把專家“請”到地頭。
走出物聯網“診室”,剛來到地邊,一架一米多寬的無人機由遠及近飛了過來。“這是今年示范園打算開展的社會化服務,無人機噴灑農藥。”張會臣介紹,一臺無人機背一桶25公斤藥液一次可以噴灑20畝菜地,一天可以噴灑500畝。人工打藥一天可以噴灑2.5畝地。無人機效率是人工的200倍。工作效率立見高下。打藥、栽苗,接下來還將引進更多的高科技社會化服務,幫大家豐產增收。
京赤科技扶貧示范基地的大棚里,秧苗茁壯,滿目青翠。瓜類區、茄果類區一垅一垅地展示著近40種北京研發的瓜果蔬菜,都是國內最優質的新品種。張會臣介紹,這里集中試驗示范和展示國內最先進的新品種種植和管理技術,為赤城發展現代農業“打樣兒”。2019年,示范園已接待農業技術觀摩和開展實地培訓任務達3000多人次,全縣扶貧產業示范園區帶動貧困戶15857戶增收。目前,已經有50項北京市科委的農業品種和技術正在赤城縣18個農業產業園區推廣,助力赤城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示范園里“科技擺攤”,吸引來不少當地農民,科技員就給大家充分講解,群眾看上哪項技術,科技站就免費提供,全程指導。
其實,北京專家定期對菜農進行培訓,隨時解決種植中遇到的難題已經成為常態。北京市科委還開設了12396科技扶貧熱線,每個季節有什么病蟲害,需要怎么防治,專家都會及時在線指導。
種了40年架豆的大海陀鄉高柵子村,2018年找到科技站。村里每年在溝里露天種豆,架豆病死率高,忙活一年一畝地也就兩三千元的收入。
建大棚!科技園考察完當地情況,開出“藥方”,又把示范園全套的技術全都帶去。什么時候上肥、什么時候澆水,科技員手把手地教。當年,一個棚,賣出了1.8萬元。第二年,當地就建起了100個大棚。今年,大棚里第一茬結球生菜已經收獲,再加上第二茬的架豆,預計一個棚純收入將達到1.5萬元。
北京研發,赤城轉化。“一站一網一基地”的科技協作扶貧模式,達到了“先進技術入赤城,高端產品進北京”的效果,推動了赤城縣分散經營的農業產業逐步向規模經營轉變。目前,赤城全縣蔬菜種植面積突破16萬畝。赤城縣委書記郭新耀說:“赤城有超過15000戶貧困戶參與到科技扶貧的18家園區當中,北京的新理念、新技能使群眾脫貧致富的勁頭兒更足了。”
在這里“科技擺攤”的是北京科特派赤城產業扶貧工作站。其所在的京赤科技扶貧示范園于2019年由北京市科委與赤城縣政府、海淀區政府合作共建。聘請科技專家團隊,推廣轉化新技術、新成果,建設京赤科技扶貧示范園,促進產業發展和精準脫貧。
“李老師,那個西紅柿苗您幫忙看看,是不是有病毒???”“沒有發現病毒病,咱們這個無土栽培的效果都還不錯,現在需要做的,就是根據蔬菜長勢,調節營養肥,保持根莖發育。”“太好了,那我就放心了!”
正對著視頻連線咨詢的,是赤城縣農業農村局農技推廣中心主任張廣明,畫面里解答問題的專家是北京科技特派員、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研究員李紅霞。這幾天,示范園里的番茄苗成長慢,張廣明趁著連線的機會,趕緊請教業界“大咖”。
這是示范園里引進的科技扶貧物聯網,全縣16個扶貧產業園區全部納入。打開手機APP,點開一個個小紅點,就能全盤掌握各園區的棚內溫濕度、當天雨量、風速等實時情況。更神奇的是,系統還能直接查果看菜。點進盛豐農業科技園區二號棚,放大畫面,生菜的葉脈都清晰可見。這是通過各園區安裝的攝像頭及傳感器,實時將生產區圖像及相關參數傳送到平臺。
北京科特派(赤城)產業扶貧工作站站長張會臣介紹,目前科技工作站開展了1個貧困村1名科技特派員行動,打開手機物聯網,就能把專家“請”到地頭。
走出物聯網“診室”,剛來到地邊,一架一米多寬的無人機由遠及近飛了過來。“這是今年示范園打算開展的社會化服務,無人機噴灑農藥。”張會臣介紹,一臺無人機背一桶25公斤藥液一次可以噴灑20畝菜地,一天可以噴灑500畝。人工打藥一天可以噴灑2.5畝地。無人機效率是人工的200倍。工作效率立見高下。打藥、栽苗,接下來還將引進更多的高科技社會化服務,幫大家豐產增收。
京赤科技扶貧示范基地的大棚里,秧苗茁壯,滿目青翠。瓜類區、茄果類區一垅一垅地展示著近40種北京研發的瓜果蔬菜,都是國內最優質的新品種。張會臣介紹,這里集中試驗示范和展示國內最先進的新品種種植和管理技術,為赤城發展現代農業“打樣兒”。2019年,示范園已接待農業技術觀摩和開展實地培訓任務達3000多人次,全縣扶貧產業示范園區帶動貧困戶15857戶增收。目前,已經有50項北京市科委的農業品種和技術正在赤城縣18個農業產業園區推廣,助力赤城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示范園里“科技擺攤”,吸引來不少當地農民,科技員就給大家充分講解,群眾看上哪項技術,科技站就免費提供,全程指導。
其實,北京專家定期對菜農進行培訓,隨時解決種植中遇到的難題已經成為常態。北京市科委還開設了12396科技扶貧熱線,每個季節有什么病蟲害,需要怎么防治,專家都會及時在線指導。
種了40年架豆的大海陀鄉高柵子村,2018年找到科技站。村里每年在溝里露天種豆,架豆病死率高,忙活一年一畝地也就兩三千元的收入。
建大棚!科技園考察完當地情況,開出“藥方”,又把示范園全套的技術全都帶去。什么時候上肥、什么時候澆水,科技員手把手地教。當年,一個棚,賣出了1.8萬元。第二年,當地就建起了100個大棚。今年,大棚里第一茬結球生菜已經收獲,再加上第二茬的架豆,預計一個棚純收入將達到1.5萬元。
北京研發,赤城轉化。“一站一網一基地”的科技協作扶貧模式,達到了“先進技術入赤城,高端產品進北京”的效果,推動了赤城縣分散經營的農業產業逐步向規模經營轉變。目前,赤城全縣蔬菜種植面積突破16萬畝。赤城縣委書記郭新耀說:“赤城有超過15000戶貧困戶參與到科技扶貧的18家園區當中,北京的新理念、新技能使群眾脫貧致富的勁頭兒更足了。”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hongrb.com.cn)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