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物聯網和車聯網一樣,是2009年物聯網概念被提出后,獨成一個賽道的物聯網應用領域。農業物聯網因其高效、便捷、智能等特點受到了農業生產人員的歡迎,已成為當下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
物聯網的出現,使得農民不再“臉朝黃土背朝天”,他們能夠放下農具,用手機、電腦與農作物進行“交流”,掌握農作物的生長狀況,控制灌溉、施肥等流程。同時,農業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將為傳統農業生產帶來巨大變革。
近年來,物聯網一致受到各界人士的追捧,國家也非常重視物聯網在農業上的應用和發展。但物聯網究竟是什么,在農業上有什么具體應用,大多數農業人對此都是一頭霧水,摸不著頭腦。
物 聯 網
物聯網是在計算機互聯網的基礎上,利用RFID 、無線數據通信等技術,構造一個覆蓋世界上萬事萬物的“網絡”。在這個網絡中,物品具有識別和通訊特征,能夠彼此進行“交流”,無需人的干預,是智能化的。
簡單來說,物聯網就是通過計算機互聯網,實現物品的自動識別和信息的互聯與共享。
農業物聯網由感知層、傳輸層和處理層構成。
感知層由各種傳感器和網關構成,包括溫度傳感器 、濕度傳感器 、二維碼標簽、攝像頭 、GPS等,相當于人的眼耳鼻喉等感覺器官,用來識別物體,采集信息。
網絡層由互聯網、有線和無線通信網、網絡管理 系統等組成,相當于人的大腦,負責傳遞和處理信息。
應用層則是物聯網和用戶(包括人、組織和其他系統)的接口,它與行業需求結合,實現物聯網的智能應用。
感知層的傳感器技能、條碼技能、全球定位等技能收集的數據信息經過傳輸層的有線、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能和移動通訊技能傳輸到處理層的農業預測、確診、操控、決議計劃以及預警等智能化模塊。
物聯網在農業上的應用
物聯網其實早已滲透到我們農業的很多方面。往大一點說,綠色農業、智慧農業、精準農業等,是在物聯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往小一點說,溫室智能大棚、水肥一體化自動控制、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等,也都會應用到物聯網。
1:目前國家正在大力推廣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就是物聯網的一個重要應用。
質量安全追溯體系通過利用各種傳感技術和通訊手段,監控和追蹤作物從種植端生產到銷售端售賣的全過程,并將生產資料記錄在追溯碼上。這個追溯碼,就像是每一個農產品都獲得了一個獨一無二的“身份證”。
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可以讓消費者看到農產品從土地到餐桌的全過程——從生產運輸的第1公里,到搬上餐桌的最后100米,只需要用手機掃一掃農產品包裝上的追溯碼,就可看到所有環節的生產資料,實現對農產品質量的全程追溯。
未來大到一頭牛,小到一粒米,都將擁有自己的身份,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網絡了解它們的地理位置、生長狀況等一切信息,實現所有農產品的互聯。
2:在生產端,給溫室大棚內的植物裝上各類傳感器(感知層),采集信息并輸送到中央處理器分析(網絡層),讓植物最終能夠“開口說話”,直接告訴你“天氣冷了需要加溫,日照不足要額外補光,土壤水分含量低,要灌多少水……”等等需求(應用層)。
而工作人員只需要動動手指發出命令,溫室大棚內聯網的農機設備就會自己啟動開工,滿足植物的一切生理需求,輕輕松松就能監控作物生長。而作物也始終處在一個最佳環境中生長,再加上各種自動化農機設備的使用,最終達到大幅降低種植成本,生產標準化的優質農產品的目的。
實際上,物聯網在農業上的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但國家正在大力推行,出臺了許多相關政策,農業物聯網相關概念多次在政府規劃中被提出。
BI Intelligence調查預計,到2020年,農業領域中物聯網設備采用量將達到7500萬臺,年復合增長率為20%。與此同時,到2025年,全球智慧農業市場規模預計將增加兩倍,達到153億美元(而2016年略高于50億美元)。
物聯網是提高農業生產力和效率的關鍵要素。可以預見,先進技術帶來的效益,將促使農業向智能化、現代化轉型。物聯網讓農業更加精確、安全、智能,隨著政府對物聯網行業的政策傾斜,和像鮮農紛享這樣的企業的大力支持和投入,農業物聯網產業將急速催生,應用到農業更廣更深的層面,成為農業新的趨勢,引領下一個農業時代!
物聯網的出現,使得農民不再“臉朝黃土背朝天”,他們能夠放下農具,用手機、電腦與農作物進行“交流”,掌握農作物的生長狀況,控制灌溉、施肥等流程。同時,農業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將為傳統農業生產帶來巨大變革。
近年來,物聯網一致受到各界人士的追捧,國家也非常重視物聯網在農業上的應用和發展。但物聯網究竟是什么,在農業上有什么具體應用,大多數農業人對此都是一頭霧水,摸不著頭腦。
物 聯 網
物聯網是在計算機互聯網的基礎上,利用RFID 、無線數據通信等技術,構造一個覆蓋世界上萬事萬物的“網絡”。在這個網絡中,物品具有識別和通訊特征,能夠彼此進行“交流”,無需人的干預,是智能化的。
簡單來說,物聯網就是通過計算機互聯網,實現物品的自動識別和信息的互聯與共享。
農業物聯網由感知層、傳輸層和處理層構成。
感知層由各種傳感器和網關構成,包括溫度傳感器 、濕度傳感器 、二維碼標簽、攝像頭 、GPS等,相當于人的眼耳鼻喉等感覺器官,用來識別物體,采集信息。
網絡層由互聯網、有線和無線通信網、網絡管理 系統等組成,相當于人的大腦,負責傳遞和處理信息。
應用層則是物聯網和用戶(包括人、組織和其他系統)的接口,它與行業需求結合,實現物聯網的智能應用。
感知層的傳感器技能、條碼技能、全球定位等技能收集的數據信息經過傳輸層的有線、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能和移動通訊技能傳輸到處理層的農業預測、確診、操控、決議計劃以及預警等智能化模塊。
物聯網在農業上的應用
物聯網其實早已滲透到我們農業的很多方面。往大一點說,綠色農業、智慧農業、精準農業等,是在物聯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往小一點說,溫室智能大棚、水肥一體化自動控制、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等,也都會應用到物聯網。
1:目前國家正在大力推廣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就是物聯網的一個重要應用。
質量安全追溯體系通過利用各種傳感技術和通訊手段,監控和追蹤作物從種植端生產到銷售端售賣的全過程,并將生產資料記錄在追溯碼上。這個追溯碼,就像是每一個農產品都獲得了一個獨一無二的“身份證”。
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可以讓消費者看到農產品從土地到餐桌的全過程——從生產運輸的第1公里,到搬上餐桌的最后100米,只需要用手機掃一掃農產品包裝上的追溯碼,就可看到所有環節的生產資料,實現對農產品質量的全程追溯。
未來大到一頭牛,小到一粒米,都將擁有自己的身份,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網絡了解它們的地理位置、生長狀況等一切信息,實現所有農產品的互聯。
2:在生產端,給溫室大棚內的植物裝上各類傳感器(感知層),采集信息并輸送到中央處理器分析(網絡層),讓植物最終能夠“開口說話”,直接告訴你“天氣冷了需要加溫,日照不足要額外補光,土壤水分含量低,要灌多少水……”等等需求(應用層)。
而工作人員只需要動動手指發出命令,溫室大棚內聯網的農機設備就會自己啟動開工,滿足植物的一切生理需求,輕輕松松就能監控作物生長。而作物也始終處在一個最佳環境中生長,再加上各種自動化農機設備的使用,最終達到大幅降低種植成本,生產標準化的優質農產品的目的。
實際上,物聯網在農業上的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但國家正在大力推行,出臺了許多相關政策,農業物聯網相關概念多次在政府規劃中被提出。
BI Intelligence調查預計,到2020年,農業領域中物聯網設備采用量將達到7500萬臺,年復合增長率為20%。與此同時,到2025年,全球智慧農業市場規模預計將增加兩倍,達到153億美元(而2016年略高于50億美元)。
物聯網是提高農業生產力和效率的關鍵要素。可以預見,先進技術帶來的效益,將促使農業向智能化、現代化轉型。物聯網讓農業更加精確、安全、智能,隨著政府對物聯網行業的政策傾斜,和像鮮農紛享這樣的企業的大力支持和投入,農業物聯網產業將急速催生,應用到農業更廣更深的層面,成為農業新的趨勢,引領下一個農業時代!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hongrb.com.cn)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